5/02/2008

陶渊明的「桃花源」出现了 就在湖北竹山县武陵峡

陶渊明的「桃花源」出现了 专家:就在湖北竹山县武陵峡

最近有20多名北京及武汉的专家,认為湖北竹山县武陵峡不论自然生态还是歷史文化都跟陶渊明的「桃花源」很相似,或许是资讯传达不易,那边的老人还曾问过到访的专家说,「毛主席现在身体可好?」

目前在中国有超过30个地方都认為自己就是昔日的「桃花源」,都想要争得这个美名,但学家认為,湖北竹山县的森林茂密、地势险峻,从那边的武陵河乘船逆流而上,约30分鐘就可以看到武陵峡口,两边的绝壁高达几百公尺,抬头一看一道天光映入眼帘,与陶渊明所写的,「山有小口,彷彿若有光,便捨船,从口入」颇為符合。




透过累累怪石的空隙,观看秀丽的峡中天色。




武陵峡雾景



当地居民居住的土房


翻越1800公尺的驴头山,好像可以看到陶渊明写的「豁然开朗,土地平旷,屋舍儼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」的美景,一到达武陵峡谷的上游,就可以看见桃源村,那边ㄧ共住了12户人家。当地居民表示,「这裡很少有人进出,除了收农业税的人,不然就剩些小动物们和我们做伴」。

当记者访问一位31岁的居民,问知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国家主席是谁,她竟然都不知道,只说她听过毛主席,可见那里的资讯传达有多慢,就像是与世隔绝一样。

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表示,在30多个自称「桃花源」的地点中,以湖南桃源县的张家界的武陵源最有名,但依据「桃源县誌」的记载,这是在西元963年,也就是宋太祖乾德1年时依据「桃花源记」所仿出来的,而武陵源也是由中国艺术家黄永玉在1982年所命名的。
张良皋还指出,有3项证据可以证明真正的「桃花源记」就在湖北武陵峡,第一,竹山县从秦朝开始就叫做「武陵县」,而「桃花源记」就是记载於晋太元时,而且峡口入口还有个桃花源村,这点也可证明竹山县有可能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。

第二,又武陵县属上庸郡,在「桃花源记」中曾记载著有渔夫离开桃花源后告诉南阳郡太守,古时候资讯传达不易,所以地理上应该要很相近才能互相传达资讯,又恰巧与南阳相近的地方只有上庸郡而已。

第三,当时是居民要躲避秦乱所以才躲进桃花源中,而当时秦乱正好就发生在汉中郡和南阳一带,种种相似点都不谋而合,更让人相信竹山县就是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。

No comments: